欢迎访问太阳集团tcy8722(中国)有限公司网站!

【本科教育教学学院巡礼】音乐舞蹈学院:以艺润心 向美而行

来源:音乐舞蹈学院 作者: 发布时间:2024年10月23日 14:20:20

编者按

近年来,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和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建设特色鲜明的综合性应用型高水平大学,以迎接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为契机,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强,持续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

现推出“太阳集团tcy8722(中国)有限公司本科教育教学学院巡礼”专题,展示各学院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举措、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成效,共同推动学校本科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


太阳集团tcy8722(中国)有限公司音乐舞蹈学院历经昆明师范学校音乐组、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音乐教育系、太阳集团tcy8722(中国)有限公司音乐系和太阳集团tcy8722(中国)有限公司音乐学院等发展阶段,2019年3月更名为音乐舞蹈学院。学院目标定位为:省内一流、国内知名。2021年,为更好继承和发扬聂耳精神,联合国内外大师团队,充分挖掘、整合相关优势资源,新增聂耳音乐学院。

学院现设有音乐学系、音乐表演与作曲系、舞蹈系、体育舞蹈系和实践中心,开设音乐学、舞蹈学、舞蹈学(体育舞蹈方向)、音乐表演、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等本科专业。2024年新增音乐专业硕士点,分设声乐表演、器乐表演和音乐教育三个方向。2022年,音乐学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并通过教育部师范类专业第二级认证;2021年,舞蹈学入选云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3年通过教育部师范类专业第二级认证。

学院现有教职工58人,其中正高8人(含一级演员2人),副高16人(含二级演员1人),硕士生导师12人,博士10人,在读博士4人。学院现已形成了一支结构相对合理、专业素质强、勇于担当创新、发展态势良好的师资队伍,为学科专业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学院建有专门的音乐楼,设云南跨境少数民族歌舞乐数字化传承与保护基地数据库工作室1间、LED大屏100余平方米、动作捕捉器教室1间、琴房188间,多媒体专业音乐教室6间,专业录音制作室1间,MIDI教室1间,数码钢琴教室2间,艺术实践剧场1间,舞蹈教室5间,专业阅览室1间。

学院先后被授予云南省学生体育协会体育舞蹈专业委员会负责单位、云南省体育舞蹈专业高考统考点、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体育舞蹈分会主席单位、云南省民族团结教育基地、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等荣誉称号。2018年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项目“云南跨境少数民族歌舞乐数字化保护与传承基地”获批立项;2021年与文旅部文化艺术发展中心共建“云南美育素质教育研究院”。


聚焦学科专业特色 构建人才培养新模式

学院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践行“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理念,培养扎根边疆、建设边疆、奉献边疆,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院探索构建了“三会”“两能”“一突出”的高素质应用型艺术人才培养体系,“三会”即音乐学专业会唱、会弹、会跳,舞蹈学专业会跳、会教、会编;“两能”即能站讲台、能上舞台;“一突出”即突出一项专业技能。音乐表演专业实行导师制、小班化、个性化和国际化“一制三化”人才培养模式。

学院积极拓展与专业院团、中小学等企事业单位联合培养的力度,不断提高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契合度。运用民族艺术资源,以研促教,提升师生实践创新能力。融合学院教学与民间口传模式,通过理论与实践、课堂与田野的融合,建构新的民族音乐人才培养模式。学院获云南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中国大学生体育舞蹈锦标赛团体总分第一名、第16届省运会大学组体育舞蹈专业组团体总分第一名。学生每年在全国、全省音乐舞蹈专业比赛中均取得优异成绩。



挖掘民族文化资源 推进科学研究与创新

学院注重学科交叉,充分利用云南民族文化资源开展科研和创作。近五年来,学院建设云南跨境少数民族歌舞乐数字化保护与传承基地(510万元),引入横向项目经费100多万元,承担国家艺术基金等高层次人才培养项目(120万元)、云南艺术基金项目(89万元)、云南省民宗委云南世居少数民族文化精品工程体育舞蹈课题等各级各类项目40多项。获批中国文联青年文艺创作扶持计划项目,打造了大型音乐情景剧目《青春华彩—校友聂耳作品展演》、省级艺术创作资助项目《小歌剧—古茶树之恋》、省级文艺精品创作专项重点扶持项目《阿佤人民再唱新歌》、市文艺精品创作扶持项目、创编的校园体育舞蹈5个作品和民族体育舞蹈8个作品被纳入中国大学生体育舞蹈专委会及云南省教育厅的体育舞蹈教师培训教程、比赛项目及中考体育特色加分项目等。




undefined




发挥平台优势 强化协同育人

学院充分利用“云南省民族团结教育基地”,深入基层,编创文艺精品、民族乐舞,助力民族艺术的传承与推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依托学校“中国—上合青年交流中心”国家级平台、借助学院“云南跨境少数民族歌舞乐数字化保护与传承基地”的优势,积极开展国际艺术文化交流,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赓续红色血脉,讲好“聂耳和国歌的故事”,红色文化创作展演成果丰硕,进一步凝聚奋进力量,传承红色基因。学院与省内二十多所中小学、云南省歌舞剧院、云南民族艺术研究院、云南省花灯剧院、云南省大剧院、大理州教育体育局、昭通市教育体育局等十余家演艺团体、科研机构、地方政府开展紧密合作,建设人才培养艺术实践基地,集实习实训、表演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教学实践中心,建立了成熟的校企、校研、校地合作机制,为学生培养与职业发展搭建了稳健平台。


建设优质师资团队 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学院通过集中力量做强特色学科,努力走以特色创一流之路,在充分利用好学院“兴滇英才”文化名家、云南省政协特别联系艺术家、国家艺术基金评审专家、省市级社科项目评审专家等基础上,柔性引进国内优秀师资团队,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大师+本校教师、师徒制等多重形式分层教学,持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学院音乐创作团队所创作的歌曲入选2023年“听见中国听见你”中国当代歌曲创作精品工程、第八届“云南文化精品工程奖”;青年教师获云南省青年演员比赛第一名、本土歌曲大赛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