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近年来,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和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建设特色鲜明的综合性应用型高水平大学,以迎接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为契机,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强,持续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
现推出“太阳集团tcy8722(中国)有限公司本科教育教学学院巡礼”专题,展示各学院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举措、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成效,共同推动学校本科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
学院简介
外国语学院始终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和教育理念,紧扣学校特色鲜明的综合性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目标,着力推进新文科建设,加强高质量内涵发展,努力建成“厚语言基础、强综合技能”的综合性应用型学院。
学院设有英语(师范类)和泰语两个本科专业。英语专业传承了原昆明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外语系40余年的办学历史,2017年起按一本批次招生,致力于培养师德高尚、教学技能强、具备现代教育理念的中学英语教师。2023年4月,英语专业顺利通过了教育部教育质量评估中心师范专业二级认证。泰语专业则依托原昆明大学旅游系泰语导游专业近20年的办学经验,着重培养具有国际视野、跨文化交际能力与实践能力的泰英双语复合型人才。2024年,翻译专业硕士学位点获批并已启动招生工作,旨在培养掌握扎实的翻译基础知识以及与翻译相关的专业知识的地方文化外译应用型专业人才。
学院共有在校生934人,始终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致力于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教学服务。学院拥有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78人,其中专任教师70人。教师队伍中,高级职称占比40.8%;博士占比10%,另有3位在读博士。此外,学院还长期聘请外籍教师任教,为学院的教育教学提供了有力支持。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外国语学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切实担负起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学院党委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委、省委教育工委和学校党委决策部署,抓党建谋大局,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同向同行,同频共振,实现党建工作与学院建设目标融合、与教育教学改革融合、与师生成长成才融合。充分发挥党委领导核心作用,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团结带领全院师生员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凝练学科专业特色。专业综合实力和办学水平迈上新台阶,学院竞争优势进一步增强,社会影响力进一步拓展,开创了事业发展新局面。其中,三个党支部先后被评为学校“先进党支部”、两个党支部被评为学校“示范党支部”、一个党支部被授予学校“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2023年,学院党委获评优秀党委, 5名党员教师分别被授予“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荣誉称号。
以学生为中心 提升人才培养质效
学院坚持“以本为本”,实行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机制,深入研究和推进本科教学,建立侧重本科教育教学的激励机制,坚决贯彻“四个回归”,有力推动学院本科教学工作的持续创新与发展。学院制定了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方案设计符合国家标准并有效融入行业标准,充分体现学校定位。方案基于产出导向理念进行反向设计,确保培养目标与国家战略和区域需求相吻合,定期开展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合理性、达成度评价,深化本科专业供给侧改革和教育教学改革,以适应产业链和创新链的发展,提升专业建设成效。
英语及泰语专业高举立德树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旗帜,课程教学全面融入思政教育,不断推动“学生中心”教育理念指引下的课程教学改革,积极建设信息化教学环境与资源建设,助力师范生师德养成,夯实其专业基础。专业迄今已获批省级一流课程1项,校级一流课程11项,思政示范课程11项,A、B级课程总占比超68.4%。学院全面抓好大学英语教育工作。近年来,学校大学英语四/六级过级率逐年稳步提升,超过全省平均水平,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
为突显“应用型大学”的根本定位,课程设置在内容和先修后续关系上形成了“知识与能力并重、理论与实践同行;先为专业人、再为职业人”的成长格局,有力支撑了专业“师德为魂、基础为先、实践为上、能力为重”的办学理念。学院积极建立优质实习基地、增设12门研修式共建课程、做深做实“三习贯通”、构建并有效运行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体系并特别强调以赛促教、以赛促学、赛教融合。专业教师在“教学之星”等多项A类赛事中连年拔得头筹晋级国赛。专业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人数达3338人次。
专业立足国情、省情、校情,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以学生、教师、同行领导、行业专家、用人单位等相关利益方为主体,建立相应的制度和信息反馈系统,持续对专业教育教学情况和人才培养效果进行评估并依据内部、外部评价不断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同时,专业制定了完善的教学质量保障制度,保证主要教学环节质量要求与毕业要求高度融合。院级质量管理措施覆盖教学全过程以确保对教学质量的全面监控,形成了内部与外部监控、自评自查与他评核查的多元评价方式并秉持师范认证“持续改进”理念,形成撰写-评价-反馈-改进的闭环。通过构建自觉、自省、自律、自查、自纠的质量文化,激发学院内部不断提升教学质量的内生动力,为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保驾护航。
学院始终致力于教师教学水平及教学成效的高质提升。近年来,教师积极参加国家级和省级课堂教学及课程思政大赛屡创佳绩。学院教师获国家级、省级奖34次,共40余人次获得殊荣,连续六次在业内认可度最高的“外教社杯”“外研社教学之星”大赛省赛中夺魁,获全国总决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省级特等奖7项,一等奖8项,二等奖10项,三等奖9项。
学院秉承“以赛促教,以教促研”的教师发展理念。近年来,学院共获得各级各类项目立项40余项,其中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项,省级各类教研教改项目5项,云南省地方高校联合专项1项,云南省教育厅项目15项,横向项目23项,教师出版专著6本,译著2本,发表论文30余篇。
“三全育人”赋能“五育并举”育人体系
学院加强党建引领,紧扣“思政+专业”育人工作主线,全力构建“以‘三全育人’为载体赋能学生‘五育并举’”的育人体系。学院着力打造“2支队伍”与“党建+团队”,实现全员育人。高学历、高职称、党员教师、年轻骨干教师充分发挥作用,瞄准现阶段专业教育教学难点和学生个人发展需求,打造服务学生成长成才的专业团队10余支,为学院的育人工作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学院加强贯通第一、第二课堂,形成“理论+实践”合力,实现全过程育人。通过第一课堂理论、第二课堂实践的育人合力,形成思想成长、专业技能、志愿公益、社会实践、创新创业、文体活动6类第二课堂项目版块,在“大思政”背景下充分发挥“思政+专业”育人功效,为学院实践育人提质增效。
校园内外、线上线下共筑育人阵地,实现全方位育人。校园内,着力打造文化育人。持续用好学校打造的“一站式”学生社区,教师走进宿舍开展对学生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班团一体化建设、心理健康教育、生活服务与管理等工作。校园外,持续推进实践育人。学院与校外43家单位签订教育实习实践基地;与2家单位签订劳动教育实践基地,让学生除参与传统的教育实习、毕业实习以外,还可通过实践课程的安排参与实践活动。同时,学院团委与昆明行政区内18个社区结对共建,开展“人人进社区”社区实践计划,为学生搭建更加广阔的实践育人平台,能够更加广泛地参与到扬帆计划、“返家乡”、暑期“三下乡”、社区实践计划等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
通过“三全育人”赋能学生“五育并举”育人体系的实施,学生专业发展成效显著。2018年至2024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78人获得省级以上奖项;“外研社杯”全国英语演讲、阅读、写作、笔译、口译大赛,20人获得省级以上奖项;全国大学生学术英语词汇竞赛、“外教社•词达人杯”全国大学生英语词汇能力大赛,190人获省级以上奖项;“高教社杯”云南省高等学校教师教育联盟第十届师范专业(英语)大学生教学技能竞赛、英语教学设计大赛,35人获省级以上奖励;云南省高等学校东南亚语演讲比赛,9人获省级以上奖项。
加强对外交流 聚焦学生国际视野和素养的培养
为契合学校“立足昆明,服务云南,面向全国,辐射南亚东南亚,培养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产业需要的上手快、后劲足、能创新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学院注重国际化人才培养,充分发挥外语专业的特色,积极拓展对外交流与合作。
学院与泰国清迈大学开展3+1合作办学及泰语教师培训。与泰国多所大学合办夏令营、交换实习生和开展泰语语言能力测试。与泰国有名高校和企业开展实习,用英语做媒介语教授中文。学院推荐优秀毕业生入读海外大学的研究生项目,为学生的国际化发展搭建平台。为“南亚东南亚教育合作昆明论坛”、COP15、南博会、中国-上合组织青年交流中心等国际会议及教育对外开放品牌项目提供翻译等志愿服务,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学院与昆明市重点中学共建实习基地,与昆船社区共建劳动实践基地,与小语智能信息科技(云南)有限公司和云南学子尚教育咨询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推动校企合作和课程共建。
外国语学院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致力于学生国际化视野拓宽和国际化素养提升,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