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集团tcy8722(中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 校长 丁文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质量发展需要新的生产力理论来指导,而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需要我们从理论上进行总结、概括,用以指导新的发展实践。“新质生产力”一词最早由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9月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提出,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新质生产力”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新质生产力的提出,反映着我国经济由量的积累向质的突破转变的新时代的生产力现状,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重大创新。加快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对高校深化改革,鼓励创新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定不移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一)深刻把握新质生产力的科学内涵和本质要求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我们党准确把握时代和形势发展变化,在积极回应高质量发展需求中提出的。新质生产力区别于传统生产力,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科技创新驱动的生产力,代表着更高的全要素生产率水平,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生产力。具备高效能、高质量,以及深度融合数字技术、技术迭代周期短、生产要素投入少、资源配置效率高、污染物排放量小、经济社会效益好等显著特征。总的来说,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对应的是全要素生产率,代表一种生产力的跃迁。简而言之就是摆脱传统增长模式,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新型生产力。随着中国式现代化的不断拓展,发展新质生产力必将会成为推进国家高质量发展、服务新发展格局的强大支撑力量。
(二)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新时期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求
新质生产力概念的提出有着鲜明的时代背景和特点,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以来,旧的动能正在衰落、衰减,新的动能正在培育、成长。旧生产体系面临着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链供应链出现卡点堵点,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面临瓶颈制约等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经济社会发展新趋势新机遇和新矛盾新挑战,面对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鲜明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成为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引。随着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社会发展所必需的条件要素、配置机制、发展模式等都发生了较大变化,亟须从动力、效率、质量等方面大力推动变革,促进生产力实现跃迁。这就要求全行业要进一步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以产业升级构筑新竞争优势,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以高质量发展不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三)高校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力量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高校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结合点,是助力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的重要力量。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动力在于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不断提升劳动者素质,并用新科技为产业发展赋能。因此,发展新质生产力,依靠创新科技,依靠创新人才,归根到底还要依靠创新教育。高校应当充分发挥人才集聚重要作用,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构建具备创新活力的科教平台,并充分发挥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基础性作用,强化科教协同和产教融合,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具有家国情怀的创新型应用型人才。
二、以产教融合改革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
(一)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产教融合
太阳集团tcy8722(中国)有限公司作为综合性应用型大学,要准确把握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着力点,坚持内涵发展、融合发展,将新质生产力理论体系和实现内涵式高质量发展融入学校发展战略中,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完善应用型教育理念及顶层设计与发展路径,谋划并实践一套成熟有效的“产教融合”应用型教育教学体系。进一步健全以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机制,将产业和技术最新进展、行业对人才培养的最新要求引入教学过程。建设适应行业发展需要、可共享的课程、教材、教学案例资源并推广应用,积极打造“培养、就业、创新”全周期人才培养链条,持续为企业提供对口高质量人才。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与企业共同组织开展面向教师的技术培训、经验分享、项目研究等工作,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并进一步深化学校科技、人事、财务等制度改革,营造良好创新生态。
(二)以创新驱动支持发展新质生产力
高校作为科学技术的重要策源地,应当在以科技创新为牵引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在研发新型劳动资料,发现新型劳动对象上持续用力,为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发展提供支撑。要聚焦“3815”发展战略、“六个春城”建设和地方产业转型升级,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促进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努力营造科技创新的良好氛围。充分发挥学校现有的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云南省高校智库等一批平台的作用,产出一批高质量的决策咨询报告;充分利用学校地处自贸区的优势,努力建设应用型智库新高地;继续加大科研特色团队培育力度,并不断完善团队运行管理,引导团队持续产出高水平科研成果,加速培育形成特色科研领域;围绕地方经济发展需求,全力落实“科技创新服务重点产业”行动,聚焦特色领域,形成高质量高水平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项目。
(三)强化特色发展加快现代产业学院建设
加快推进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步伐,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为核心,培养符合产业高质量发展和创新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加快构建产教融合课程体系,建立产业学院常态化动态管理推进机制,出台产业学院建设管理办法,及时解决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堵点及难点。进一步完善产业学院建设方案,加快产业学院落地运行。持续打造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区。
下一步要充分发挥科教研发优势,积极配合产业链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助力云南省、昆明市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要持续强化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加速构建多元融合协同育人体系和创新研究高地,构建由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科技服务机构等创新主体相互作用的创新生态系统。找准切入点,牵引一批课题、平台和成果,并实现以点带面,逐步提升全校科研能力。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更加主动的精神和更加有效的作为,把握产业发展趋势,探索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